地理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2024-11-08  浏览:500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备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

1.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一


大方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大方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逆辐射

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

①吸收用途:具备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极少。

②反射用途: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用途最显著。

③散射用途: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可以到达地面。

大方对地面的保温用途:

大方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方逆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方逆辐射越强。

2.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二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

特征: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意义:保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方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方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方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对地球的影响:

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三


工业区位指向种类

材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材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材料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材料产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商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消耗很多能源。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

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商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商品本钱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商品的消费市场。

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需投入很多劳动力。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很多便宜劳动力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饰、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征:技术需要高。

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区域。

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精密仪器等。

4.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四


主要交通运输方法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原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适合很多、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便捷,但运量小,本钱较高,运费较贵。适合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运量大,本钱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适合很多、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适合运输急切需要,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适合气态和液态运输。

5.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五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6.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六


地理环境包含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点包含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点。

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有哪些用途,归根结底是因为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用途。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有哪些用途: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进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方圈,使原始大方渐渐演化为目前大方;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目前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地理环境各要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国内西北内陆——因为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很难到达,形成干旱的国内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用途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用途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7.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七


正午太阳高度

注意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任意一天,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数值相同的两条纬线关于直射点所在纬线对称。

注意极昼区极点的太阳高度的日变化特点: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数值等于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

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应该注意借助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剖析,如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字和纵坐标名字、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8.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八


大方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方环流用途的总结

全球性的大方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要紧原因

几类要紧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国内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国内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

9.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九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点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4、月球:

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无大方,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是什么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合的大方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色球、日冕。

7、太阳活动--黑子、耀斑,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保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方、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大家平时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瞰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瞰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

②角速度

周期:

①恒星日

②太阳日

意义:

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一样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

10.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是什么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合的自己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体积水平适中,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11.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一


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办法有三种:

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天,6、7、8月为夏天,9、10、11月为秋天,12、1、2月为冬天。

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始点。

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12.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二


昼夜长短与时间判断

要明确季节与节气是两个不一样的定义,不可以混淆,南北半球的季节永远相反,但节气是相同的,审题和答卷时必须要特别注意。

在借助昼弧和夜弧所跨经度计算昼夜长短时,必须要注意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间隔是多少,不可以习惯性地以为是30°或者45°。

学会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时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夏至日时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冬半年时相反。南半球反之。两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地方及其移动密切有关,所以,要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基本规律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空间分布规律。

任意地址,其一年中的最长昼长与最短昼长之和恒为24小时;任意一天,分别坐落于南北半球且纬度相同的甲、乙两地,甲地昼长=乙地夜长。

因为地球自转和公转而带来的季节变化是地球非常重要的变化规律,很多自然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也因此具备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应该注意总结具备季节变化规律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及其形成缘由。

13.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三


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每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种类:包含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包含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

意义:

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保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容易见到的形式。

14.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四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架构、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用途:

①内力用途(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用途)

②外力用途(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架构的种类: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什么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用途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遭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架构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地址选择,应避开断层

15.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五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16.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六


大方热力用途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

吸收用途:具备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用途: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用途越强,在夏天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非常高

散射用途:具备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方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因为大方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用途强,所以地面辐射大多数都是被大方吸收

②大方逆辐射是大方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哪个方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用途

17.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七


冷热不均引起大方运动

大方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方。地面是近地面大方主要、直接的热源。a)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用途,反射用途,散射用途b)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方逆辐射

热力环流

因为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方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大方的水平运动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a)在单一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用途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b)在水平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c)在三个力用途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一直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18.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八


1、晨昏线的定义

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在日照图上

晨线和昏线的判断办法,

一是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二是依据昼夜半球判断:坐落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坐落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征

假如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方对太阳光线的散射用途,那样,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19.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十九


1、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2、依据等压线决定风向的步骤

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

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4、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大方环流有哪些好处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构成的要紧原因。

6、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

7、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千米;

8、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9、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0、宇宙的基本特征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进步变化。

11、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13、夏半年的定义3月21日至9月23日

14、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5、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16、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17、昼夜长短的决定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1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1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

20、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0.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地理必学二要点笔记 篇二十


时间计算

一般而言,凡涉及到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正午时刻、昼长、夜长等则为地方时的计算;凡没特不要说明的都为计算区时。

北京所在的时区、伦敦所在的时区要当常数记忆。

北京时间是国内全国通用的时间标准。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

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要和日常所说的时间早晚区别开。日常的时间早晚总是是针对同一地址来讲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小时间越早;而地方时计算中的时间早晚是针对不一样的地址来讲的,通常来讲是依据同一纬线上看到日出的早晚来区别的,因而时刻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

在进行新旧一天的计算时,新旧一天可结合地方时的早晚来判断,建议画出极点俯瞰图来辅助计算,以防止混乱。在计算区时时,直接根据区时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无需考虑日界线。

发表评论
0评